皇权不下乡
在古代,皇权的主要目的就是征税和征兵。而征税是可以“外包”的,征兵后来被“募兵”取代。
于是,维持到村的基层治理体系就变得毫无意义。所谓皇权不下县,就是在县以下的行政单位基本上靠“士绅”自治。
其实古代皇权不下县到明清时代才特别明显。秦汉时期,皇权不仅要下县,还要扎根在村里。 因为秦朝的 “耕战” 制度,全民皆兵。每有战争,皇帝就要派人到村里挨家挨户的征兵。
在工业社会到来前,人口大多数居于村庄。因此要维持军队数量,必然是要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征兵。
明清时期,皇权不下县就特别明显了。主要是皇帝的兵,不来自农村。
明朝前期,兵员主要来自“卫所”的军户。 军户时代为兵。闲时耕作,战时为兵。这一下子就把全国人划分成了两波人: 负责供养军队的人,和负责上战场的人。而且大部分人口被划入供养军队的范畴。
不过后来随着吏治的腐败,卫所制度逐渐崩溃。于是募兵制替代了卫所制。募兵制下,兵员由将领用钱招募而来。既然是用钱募集而来,自然犯不上到农村里挨家挨户的征兵。
清朝其实就是改名了的明朝。 所谓的 “八旗”制度,其实就是明朝的卫所制。明朝的军户世代为兵。八旗的旗丁也是世代为兵。
只不过,朱元璋的卫所追求数量,全国有几百万军户。而清朝走精兵路线,全国只有十几万旗丁。
同大明类似,大清也发现“世代为兵”的人数量不够,于是也用钱来凑。于是就有了绿营兵。
因此在明清两朝,划入“普通农户”的全国绝大多数人口,其实是没有兵役的。当兵,是那些“军户/旗人”的义务。 因此,皇帝并不需要建立村一级的行政机构去挨家挨户的征兵。
至于征税,则可以“外包”。明清时期,老百姓并不直接向官府纳税。而是将税粮交给“代理人”。这些代理人,在秋收时节,就会下乡挨家挨户的搜刮粮食。
因此,皇帝大手一挥,“免三年税”。其实只是喂饱了那些代理人。
政府不进小区
到 21 世纪,很多时候城里人会发现,自己事实上是被“资本家”统治的。生活上找不到政府的痕迹。可能对一个普通城市居民来说,他实际上是被一种叫 “物业”的资本家治理的。
这个其实就是现代城市版的皇权不下乡。在古代,县以下的政府是不存在的。由“乡贤”自治。在现代城市,市以下的政府也是不存在的。城市的基层是由 ”物业“ 统治的。 ”物业“也是一种”自治“机构。由”乡贤“承担。哦,不,应该叫”城贤“了。
乡贤可不是谁都能当的。他得有“功名”在身,还得有“名望”。所谓功名,就是参加过科举,最次也得是各秀才。在卷的地方,还非得是举人才行。所谓名望,就是当地世家大族的“认可”。 城贤也不是谁都能当的。他得有“资本”才行。还得有“业主大会的认可”。
正如古代社会,皇权不下乡是一步一步的。现代城市的皇权不下乡也是一步一步的。
在建国初期,城里需要 “挨家挨户” 干活的任务,是交给城市真正的基层政府“居委会”干的。正如秦汉时期,需要到村里挨家挨户干活的任务,是交给当时真正的基层政府做的——比如刘邦当的亭长是也。 但是,到了明清时期,皇权不下乡,导致农村的治理靠乡贤自治。 现在,城市的基层,也进入”皇权不下乡“时代,靠”物业“ 这种城贤自治了。
其实起源都是一样的,现代城市的征税主体不是“住户”,而是“公司”。因此管理住户这种任务就可以“外包”出去了。 哪怕其实公司,也是住在 “产业园”,但是你会发现,天朝政府并不靠 产业园 的物业管理那些公司,而是直接管理。
因此,只要政府还靠“物业”进行城市基层管理,就不可能征收的了房产税。 必须重建城市基层政府,才能切实管理“住户”从而从住户身上直接征税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