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
libco 是 腾讯开源的一个协程库。噱头很大,动不动就是承载了微信后台亿万并发。 敢说个不马上被喷成狗头。但是我偏就是要对这些光有名头没啥技术的东西祛魅。
上一片文章 里,点评了云风的 coroutine库,其中提到了 libco 犯了和云风一样的错。
其实 libco 的错误要比云风还要多的多。
废话不多说,接下来点评 libco
libco 错在哪里
首先错误的,仓库上一篇,他和云风的错误是一样的。表述相同的部分就不特别说明了。
1 协程库不应该干涉程序结构
但是 libco 的此进入非彼侵入。云风的侵入,是需要永久性的携带 struct schedule *S
,
而 libc 的侵入,则是,它根本就不让你正常的用阻塞的思维模式设计你的代码结构。
我们那它源码里自带的 example_echosrv.cpp 举例
这是它一个建议的 echo server。前面介绍 iocp4linux 的时候,我就贴过正统代码。 算了,还是直接给个对比吧。
图片里两端代码,下面的是正统协程库写的 echo server 里的 accept 循环。 而上面那段则是 libco 里的例子。
正如我图片里的吐槽那样,腾讯的 libco 在编写代码的时候,很容易陷入不知所谓的境地。
这就是因为它库设计的缺陷,所以必须要用很绕的方式组织代码逻辑。
2 协程库不应该强依赖一个调度器
还是刚刚腾讯自己写的 example_echosrv.cpp 例子。 这次是 main 函数。
这不仅仅是依赖调度器了,这是必须,也只能使用 libco 的事件循环。
如果云风的库只能算对你壁咚,那腾讯的库就是把你裤子都扒光了后入。
当然,不可否认一些人有网红膜拜症,非要被玩一把才开心。
当然,如果他的库已经实现的比较完善,那么使用他的事件循环,调用他封装好的 IO api,也未尝不可以接受。神神曾经说过,被强奸的时候,反抗不了,就要学会享受。
在这点上,云风尚且比腾讯强一丢丢。他的协程库尚且知道,协程库只做协程。IO应该使用另外的 IO库。协程库要做的,就是辅助你使用 IO库的时候,让你写异步IO的代码写的行云流水。
然而 libco 则是包办一切。试图统括协程调度和异步IO。 想一个库包办一切,自然代价就是,啥也干不好。
3. M:N 模型是一个已经在上世纪就被证明是个废物的过时技术
libco 实际上实现的不是协程,而是一种用户线程,并且使用了 M:N 机制进行调度。
所谓 M:N 机制,是指用 N 个内核调度实体(也就是线程),去调度 M 个 协程。
实际上 M:N 模型在上世纪,是 1:1 的 posix thread 模型的有力竞争对手。 并差一点成为 Linux 上的标准线程库。
要实现 M:N 模型,就需要在每个可能的地方插入“调度点”。 所谓调度点,就是在这个点上,当前运行的协程会被挂起,然后运行其他“就绪”状态的协程。
为了避免协程长时间占有cpu资源,M:N 模型通常会设计在“所有”的系统api上设计调度点。
这听起来好像很牛逼的线程模型啊!咋的后来被干掉了呢?
因为这个模型是假设内核创建线程的开销是很大很大的。于是通过 M:N 的映射关系,将用创建的大量用户级线程,给映射到较少量的内核线程上。
但是由于调度点的存在,这种线程模型大大增加了线程库的复杂度。并且由于仍然是多线程架构,意味着用户的代码还是得和多线程一样,需要加锁,搞同步。。而且还不能使用内核本身提供的线程间的同步机制。
大大增加了心智负担,而其所假定的”内核的线程开销比较大“这个前提,禁不起实践的考验。
最终实现 1:1 模型的 pthreads 将 M:N 模型扫地出门。
几十年后,还未进棺材的老古董,被 google 重新启用开发了 go ,go 就使用了 M:N 线程模型。但是却谎称是协程。坑了无数刚入门的小白。
正因为 libco 实际上就是 M:N 模型的线程库,所以他才需要不辞辛劳的对系统 api 进行 hook。
4. 明明是个 C++ 库,却不支持正统 c++ 的用法
云风的库,其协程函数的入口点是固定签名,带 void* 参数用以支持用户传他自定义的参数。 这是 C 语言的缺陷。只能这么办。
但是,腾讯你写个 c++ 库,好歹学习一下 std::thread 标准库的接口啊。
我都用 c++ 了,还用 void* ,那我不是白用 c++ 了?
这个可不能用设计来搪塞了。这实际上就是无能的表现。
因为设计为接受 任意多参数作为协程入口。需要使用高级模板技巧。
学不会的人就会以太复杂了为由搪塞。实际上并不复杂。而且能大幅降低接口的使用难度。
来,我现场改一个,让 co_create 可以支持入口函数为任意参数
这里面的道道,恐怕他们十年也不一定看得懂。
虽然其实很简单。根本没有增加任何代码复杂度。以“要维持代码简单”为借口是完全没有根脚的。
因为本质上, libco 是一群 C with class 程序员写的。C with class 程序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能。 把学不会的东西硬说成是不需要的东西。
5. 上下文切换到底要切些什么都不知道
来看下 libco 里执行上下文切换的汇编代码
可以看出来,它把 “所有” 的 通用寄存器 都切换了。 然而,没有切换状态寄存器,没有切换浮点寄存器。
好吧,你是说它为了性能,禁止了浮点使用。
那既然为了性能,又为何对x86 调用约定里直白的写不需要保存的寄存器进行切换了呢?
为何不需要保留 x86 调用约定规定的易失性寄存器呢?
因为这个协程切换,是主动进行的切换。是主动调用了 coctx_swap 产生的切换。
具体的来说,是在 co_coroutine.cpp 里,co_swap() 调用了:
coctx_swap(&(curr->ctx),&(pending_co->ctx) );
coctx_swap 执行成功后,程序就切换走了。但是,某一天当前协程被恢复了,那么这个 coctx_swap 又会神奇的返回了。
就好像 setjump() 那样。
那么对于编译器来说,它本来就会指导,一旦调用了 coctx_swap, 那么编译器就得假定 coctx_swap 返回后,有数个寄存器的内容是已经破坏了。如果编译器需要这些寄存器的内容被保留,编译器在生成 coctx_swap 调用前,就会先行 保存这些寄存器的数值。
这就是x86调用约定里,关于 “易失性寄存器” 的约定。
而 libco 的作者一股脑的全恢复了,说明 libco 的作者根本没有深入去思考协程上下文切换。 所谓的高性能,不过是它偷懒没有切换 浮点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。
而这种偷懒,一定会有代价。那就是 使用 libco ,就不得不禁止使用 浮点数和 异常。
是的,连异常都要被禁止。否则协程就会发生未定义行为。
当然,浮点也不是说完全不能使用。浮点可以在不跨 调用点 的场合下使用。
也就是说,函数内部没有调用 libco 的 API 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浮点。函数内部有调用 libco api 的情况下,浮点的使用要维持在 要么是调用前,要么只能在调用后。不能跨调用点使用。
其实云风的错误,之所以比 libco 少,完全是因为写的代码少。你看它鸡贼的使用了 ucontext api ,从而避开了 底层汇编进行 cpu 上下文切换的工作。
总结
其实 libco 是一个相当的 “玩票” 性质的库。但是因为套了一个“腾讯”的名头,就被很多人顶礼膜拜。
这篇文章发出去,可以遇见的是徒子徒孙门都会过来骂我。为了维护他们心中的那个 信仰。
OVER
Comments